消化系中心彙整 / 胃腸肝膽科 顏旭亨醫師校閱   

2006.12.29  

認識腸病毒屬

  腸病毒群屬小RNA 病毒(Picornavirus大小約20-30 nm)以血清分類,可再區分為六十多種病毒,分別為A型克沙奇病毒(Group A coxsackieviruses, serotype 1-22, 24) B型克沙奇病毒(Group B coxsackieviruses, serotype 1-6)、伊科病毒(Echoviruses, serotypes 1-9, 11-21, 24-27, 29-33)、腸病毒(Enterovirus, serotype 68-71) 、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 serotypes 1-3)

  這群RNA病毒雖名為腸病毒,但它很少引起腸胃道症狀,但全被命名為「腸」病毒的主要原因是~這些病毒具有在人體長期繁殖的特性其他特性還包括,可耐酸、抗膽汁室溫下可存活數天;4可保存好幾星期;加熱至攝氏60~85度維持一分鐘才會被消滅;甲醛或氯化氫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腸病毒的感染;其紫外線亦可殺死腸病毒。

  人類為唯一宿主,感染腸病毒潛伏期平均約3-5,在出現症狀前2~3天到症狀出現後1~2週都可從呼吸道口腔分泌物排出病毒﹔在數月後糞便仍有病毒存在還具有感染力,病人在發病前數天已具有傳染力,在發病後7天之內傳染力最強在人類的呼吸道持續生存約1-3週的時間;則在腸胃道可以存活更長達3-8 週之久,經由糞口或飛沫為主要傳染途徑,在溫暖天氣下非常活潑,亞熱帶地區的台灣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的發生,流行的高峰期為春夏季,每年之的四月到七月(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顯示,台灣每年5月到6月、9月到10月,都是腸病毒的好發季節) 

    在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成年人或年齡較大的幼童 )並不會產生明顯的症狀,甚至沒有症狀,如有症狀,最常見是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而又藉機傳染給嬰幼兒自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為人父母所恐慌之腸病毒為71,當年造成兒童致命高達78名,因此大家才慢慢認識這一大群之腸病毒大多數的腸病毒感染只有少部份有併發症的,甚至有高達五至八成的患者是不會有特殊症狀,其手足口病與泡疹性咽峽炎則是腸病毒的最常見病徵

臨床症狀

1.  發燒: 腸病毒感染是兒童發燒常見的病因。發燒是主要症狀,其他如不安、無力、食慾不佳、嘔吐、腹瀉、出疹、咳嗽等也可出現通常在數日內康復。

2.  無菌性腦膜炎: B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感染造成。潛伏期3-6天,會出現煩躁不安、疲倦無力、頭痛、怕光等。

3.  病毒性腦炎:大部份A型克沙奇病毒感染造成。

4.  脊髓炎: 大部份由兒麻痺病毒與腸病毒71型感染。

5.  心肌炎: 1/3以上的心肌炎病患是由B型克沙奇病毒造成,致命率較高。初期類似上呼吸道感染,除發燒、倦怠、肌肉疼痛外,還有微喘、呼吸困難、甚至心悸等現象產生。

6.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大部份由腸病毒 70型、A24型克沙奇病毒感染造成。

7.   新生兒感染 : 常見是伊科病毒B型克沙奇病毒染造成,各種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併發症發生率亦較高。

8.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性咽峽炎herpangina: 腸病毒的症狀多以泡疹性咽狹炎及手口足症為主,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之,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

    * 手足口病: 咽頭有水泡及口腔也會有潰瘍,其手掌、腳掌臀部或膝蓋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頂端會有些小水泡,病情大約7-10天,大部分會自行痊癒痊癒後,仍須持續觀察1-2星期。

    * 疹性咽峽炎:軟顎上有白色潰瘍,會導致嬰幼兒食慾不振、發燒、流口水。大多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較大的患孩通常會主訴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拒食

腸病毒圖片請點選疾病管制局與其他腸病毒圖檔 http://www.cdc.gov.tw/WebSite/主題網站/腸病毒專區.htm

腸病毒目前尚無特殊治療藥物,僅能症狀治療,但須小心併發症之發生:
    1. 中耳炎:高燒不退(三天以上)、耳朵極癢與疼痛(小朋友可能會有挖耳朵動作)。

2. 肺炎:高燒不退又伴隨咳嗽加劇、食慾減退、呼吸急促
3. 鼻竇炎:黃綠色的濃綢鼻涕,又伴隨咳嗽、鼻塞、發燒等症狀。

4. 腦膜炎:頸部僵硬、嚴重頭疼、嘔吐、怕光、意識不清。

若有以下症狀應盡快就醫:

持續發燒抽筋(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抽搐)、嘔吐、食慾不振、呼吸急促、心跳急促或不規律、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胃口變差、全身無力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等。

預防之道:

以下提供幾個減少腸病毒入侵的方法:

1.時時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正確洗手。

濕:在水龍頭下把手部徹底沖濕。
搓:肥皂在手心手背搓揉20秒。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

沖:用清水將手上泡沫沖淨。
捧:雙手捧水,沖洗水龍頭處,再關掉水龍頭。
擦:以乾淨擦手布或紙巾,將手部擦乾。

2.注意居家環境衛生與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加強個人衛生,玩具常清洗,以防感染或藉由接觸而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尤其三歲以下嬰幼兒腸病毒病狀嚴重程度較高,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比率特別高,若有症狀應立即就醫

3.腸病毒流行的期間(4~7),儘量不要去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尤其密閉空間)減少或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以防傳染,必要時戴口罩,避免受他人感染或感染他人。密閉空間內容易造成病菌循環感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ctofer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